刘备未能将此人请出山,却让曹操得偿所愿,结局令人唏嘘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资料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发生在刘备"马跳檀溪"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徐庶和司马徽。原文如下:
玄德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约至更深,忽听一人叩门而入,水镜曰:"元直何来?"玄德起床密听之,闻其人答曰:"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故遗书别之,而来至此。"水镜曰:"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其人曰:"先生之言是也。"玄德闻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即欲出见,又恐造次。
候至天晓,玄德求见水镜,问曰:"昨夜来者是谁?"水镜曰:"此吾友也。"玄德求与相见。水镜曰:"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玄德请问其姓名。水镜笑曰:"好!好!"玄德再问:"伏龙、凤雏,果系何人?"水镜亦只笑曰:"好!好!"玄德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同扶汉室。水镜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正谈论间,忽闻庄外人喊马嘶,小童来报:"有一将军,引数百人到庄来也。"玄德大惊,急出视之,乃赵云也。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蔡瑁、张允二人暗害刘备,刘备"马跳檀溪",仓皇而逃,碰巧来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庄院。司马徽认为刘备闯荡多年没有成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谋略之士,并点出在荆州便有伏龙、凤雏两位奇人。刘备问及两人的名字,司马徽却以"好!好!"作答。当夜,有一人来到司马徽庄院,两人的一番谈话引起刘备的注意。到了第二天拂晓,刘备又问起来者性命,司马徽仍然以"好!好!"作答。此时,赵云寻找刘备来到司马徽庄院,将刘备护送会新野。不久后,化名单福的徐庶便投靠了刘备,后来又道出自己便是当时深夜来到司马徽庄院之人。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徐庶口中的"徒有虚名",意为空有名望,比喻有名无实。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北齐书·李元忠传》中的"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
小说中提到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伏龙、凤雏之事,在历史上却有发生,却并非如小说所言的那样含含糊糊,而是将伏龙、凤雏的名字说得一清二楚。《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至于小说提到的刘备与司马徽首次见面是因为蔡瑁、张允追杀而偶遇之说,仅仅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
小说中的司马徽一闪即逝,让读者对其来历和生平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司马徽在荆州地区可谓大名鼎鼎。他是汉末的大名士,与庞德公、宋忠等人齐名。《世说新语》载,荆州牧刘表及儿子刘琮非常仰慕司马徽,曾经专程登门拜访。
小说中提到的司马徽的口头禅"好!好!",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事。《世说新语》注引《司马徽别传》载:"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辩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辩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既然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但自己却并没有加入刘备集团,而是继续在荆州隐居。《世说新语》记载:"荆州破,为曹操所得。操欲大用,惜其病死。"这说明在曹操占领荆州之初,司马徽还是放弃了隐居的生活,投身仕途。只可惜司马徽不久后便病逝,否则的话,汉末三国时期又会多了一出师徒相争的精彩好戏。
参考书籍:《三国志》、《世说新语》、《三国演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