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_
新华网昆明8月2日电(李宁 朱涵 王旭琛)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项目团队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调研,探访位于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新司土村委会巴飘村的热带雨林修复项目示范点,探索当地民众“退胶还林”行动背后的奥秘。
调研团队实地考察“新型雨林修复”合作项目(7月26日摄)。新华网发(岩罕丙 摄)
【资料图】
发展新业态 推动绿色转型
“我出生在这里,亲眼见证了巴飘村的变化。”在旧村落的遗址上,村民布鲁都讲述了巴飘村与橡胶树的过往,“我们大概从2004年开始种植橡胶,一直到现在橡胶仍然是很多村民稳定的经济来源之一。”但巴飘村的气候环境其实并不适合橡胶种植,当地超过900米的海拔使得橡胶树出胶率很低,而橡胶树对水量的高需求,导致了老巴飘村落所在地出现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情况。
调研团队成员与村民交流(7月26日摄)。新华网发(岩罕丙 摄)
在此背景下,2018年,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基诺山基诺族乡不适宜种植橡胶的地方开展了“新型雨林修复”合作项目,鼓励村民“退胶还林”。基金会通过向村民发放树苗管理费、组织开展生态旅游业务等方式帮助村民实现收入多元化,进而推动生态友好的发展方式。
“我是最早响应‘退胶还林’的村民之一。” 当地基诺族村民刀荣华说,从2013年开始,随着橡胶价格跌落,村民的收入减少,但当地民众仍维持着从半夜割胶到早上的劳动方式。在“退胶还林”之后,基金会不仅给巴飘村的村民提供每年每亩600元的补助,还牵线西双版纳龙象旅游有限公司与村民合作,组织游客到基诺山基诺族乡开展雨林徒步穿越、体验基诺村寨文化等生态旅游活动。
据基金会统计,基诺山基诺族乡目前有2个村委会、4个村小组、8家旅行社合作开通了雨林徒步服务业务。
依托绿水青山 探索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巴飘村以“退胶还林”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线,村里的传统农业如茶叶、水果种植等也焕发了新活力。巴飘村村民唐海燕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在平台上销售自家种植的茶叶、火龙果等作物;刀荣华则将原本单一的收入方式拓宽到橡胶、茶叶、雨林徒步向导、农家乐,目前,刀荣华的家庭年收入已达35万元。
巴飘村一隅(7月26日摄)。新华网发(岩罕丙 摄)
据基金会统计,巴飘村参与“新型雨林修复”合作项目,进行“退胶还林”的村民从早期的4到5户,发展到了2022年末的35户。截至目前,项目已经累计完成“退胶还林”亩,种植树苗26878棵。基金会共拨付了约万元的管理费,用于支持农户管理种植树苗,平均每户每年可获取6000余元的管理费用。
基金会工作人员李春表示,由于不再使用种植橡胶树所需的有毒性除草剂,巴飘村的茶叶品质获得提升,其中干茶叶平均卖价由原来的每公斤30到40元提高到每公斤50到60元。
正是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过当地政府、基金会以及民众三方合作的努力,巴飘村既守住了满山青绿,还让村民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目前,“新型雨林修复”合作项目的10年计划已经走过了5年,李春表示,接下来,基金会将通过与支付宝、腾讯等企业建立“种树”加“署名”的生态合作项目,不断拓展热带雨林修复项目的方法和模式。
而布鲁都也谈到,在当地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她也在试着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目前她已在当地经营了一家民宿。
绿水青山承载了百姓致富的希望,也推动西双版纳州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来西双版纳之前,我以为热带雨林没有必要专门去种树,但现在我理解了热带雨林‘退胶还林’的重要性,在持续的环保教育下,即使未来橡胶价格上涨,村民们仍会觉得保护雨林比短暂的收益更重要,也希望更多人能参与进雨林环保的教育工作中来。”参与调研的清华大学学生朱益孝说。(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