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 正文

全球即时:“冷板凳”要坐出“热效应”

2023-05-04 15:23:2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资料图)

日前,上海第二批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项目授证陆续颁发,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相关项目将持续获得稳定的项目经费支持,科研人员可以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工作。这是继2021年上海在全国启动“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以来的第二批试点。

灵感瞬息性、路径不确定性,注定了对基础研究的探索犹如在无人区独行。当前,瞄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正成为社会共识,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围绕基础研究作出重点布局,这将让科学家勇闯无人区的勇气更加坚定。然而基础研究经费不足、缺少政策引导等问题,也会影响科研人员对特定研究方向的不懈跟踪以及研究精力的持续投入。

当前,基础研究已渗透创新的整个链条,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结构持续优化,基础研究投入水平明显提升,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也由4.8%提升至6.3%。但对比发达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15%至20%,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仍需探索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

“基础研究特区”的设立就是在补短板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该特区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会以5年作为一个资助周期,每年向每个特区投入2000万元,并赋予研究者充分自主权,允许自由选题、自行组织科研、自主使用经费、减少各类申报占据的时间精力……面对新的交叉学科、新的领域性方向不断涌现,“基础研究特区”实行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双轮驱动,各实施试点的单位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探索,鼓励不同学科方向深入合作,“解绑”时间、容纳失败,让科研人员专心“夯实地基”。

“基础研究特区”这股新风正在为完善基础研究多元支持机制探路前行。江苏省将积极发挥苏州实验室引领作用,探索建设“基础研究特区”,支持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活动;北京市也将加快出台《北京市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管理制度,推广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此外,腾讯发起新基石科学基金会,阿里成立达摩院,华为成立战略研究院,未来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等科学机构与奖项也在为更多基础研究的突破注入能量。

未来,应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摸索出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多元化、多渠道基础研究投入举措,加大对长期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团队和科研基地的稳定支持,营造全社会重视基础研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部省联合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共建科研基地等方式,共同致力于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科学问题,坚定科研人员将“冷板凳”坐出“热效应”的决心。 (郭静原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马忠德责任编辑:孔令定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北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