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残酷:每5个年轻人就有一个失业!国家出手了 观焦点
铁锤今天主要聊聊今年年轻人的就业压力。
4月18日,统计局发布今年一季度就业调查数据: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中和年轻人有直接关联的数据是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非常不理想:一季度已经飙升至19.6%,每5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失业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2月份该数值是18.1%,去年底是16.7%。换句话说,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已经三连升,且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
另外从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中不同学历的失业率情况来看,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学历越低,失业率越高。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统计局的失业率调查,一向有失偏颇。因为统计指标里定义的“失业”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这就意味着,现实中至少有4类人是不计算到失业的:在家啃老的、农民工回家务农的、一门心思考公考研考博的,还有就是你虽然在家躺着,懒得出去找工作,没进行失业登记,对不起,你也不算失业。
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这一新词的发明,使得我国的就业弹性较大。换句话说,使用传统的失业统计,已经很难真正反映真实的失业情况了。再说直白点,真实的失业情况,可能更糟糕。
这点,铁锤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为了写今天这篇文章,两周前在B站、头条、微博三个平台均发布了网络调查,总共收回了48765份投票,结果显示:9%的人被裁员待业,21%的人正在找工作,8%的人被降薪,62%的人正常工作。
结论是,30%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当然了,这份数据也不够准确,只能作为参考。但相较于统计局的数据,更能反映真实的失业情况。
铁锤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贩卖焦虑,从另外两组数据,也可以看出今年就业形势的严峻,尤其是青年人就业,压力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今年的毕业季,我们将见证有史以来最多的大学毕业生——1158万,比2020年还多出82万。加上海外留学回来的100多万,1300万左右毕业生需要在今年完成就业。
铁锤毕业的那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700万。但回想当年,我依然惊恐未定,因为当年的校招竞争就已经足够激烈了,为了拿一个offer,要经历无数宣讲会、初面、笔试的厮杀。再看今朝,真的替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捏一把汗。
事实上,今年青年人难就业,在去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2022年距离春招只有一个月时,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仅为23.60%,不足四分之一。
当然春招不代表全部,但后来的统计数据依旧显示,2022年大学生真实就业率也只有63%,整体就业情况仍旧不甚理想。换句话说,有近四成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如果你对这组数据存在怀疑,那么我们不妨对照着看看另外一组数据——这是网络上流传的上海海洋大学开会研讨就业率的图片。
通过此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这家“双一流”高校,截止4月11日,学校整体毕业生就业率14.8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13.64%,研究生就业率17.27%。而上海市高校平均就业率是32.8%。学校把就业的事拿出来内部讨论,完全是有必要的,因为确实要为达成就业指标做准备了,春招没剩多少时间了,后面对数据缝缝补补,也都需要时间。
看惯了官方华丽的数据,这个数据一出来,相信很多人反而心虚得更厉害。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铁锤猜测,图片统计的就业率应该是已签订正式录取协议的数据,不包括个人创业,以及没录取的,另外时间也只截止到4月11日。换句话说,春招还没结束,按照惯例,大学生真正好找工作的时间只剩2个月了。
2023年的大学生就业数据会比2022年好吗?大概率不会。有专家预测,专家:2023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比例或超50%。
1158万大学毕业生、青年人失业率飙到19.6%、脱掉还是穿上孔乙己的长衫的争论依然未休,这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知识改变命运,还是劳动发家致富?
年轻人就业为什么越来越难?
除了前面提到的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学历加速贬值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有两个:一是企业用工需求下滑,尤其是吸纳城镇就业80%以上的民企,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躺平一片,结果是企业投资意愿低、不扩张、不扩大生产,用工自然就少;
二是岗位不匹配,数据层面来看,已经出现岗位比人多的情况了,但新兴产业和传统出卖劳动力型产业,又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其结果是结构性失业。
当然,这其中有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原因。通俗点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说白了就是孔乙己到底要不要脱掉长衫去跑外卖、进工厂打螺丝、当服务员的问题。
必须要说的是,其实当大学生在考虑要不要脱掉长衫的时候,企业在招聘应届大学生的问题上,也是带有偏见的—— 在招聘会上,一位应届生投递简历时,被HR明确告知,公司不打算招上了3年网课的应届生。原因是,毫无实操经验,就算应届生学历再高,也不如有工作经验的往届普本大学生。
事实上,因为就业压力大,有些省份已经开始焦虑并提前行动了。
比如广东省组织30万青年回乡行动。即便有专家学者解释,广东此举主要不在于解决青年就业,而在于为乡村注入活力。但铁锤仍然觉得,这背后体现了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焦虑,更像是经济下滑、产业转型失败导致的就业岗位不足。
一季度,广东的经济增速,工业投资和消费复苏,都低于全国平均线,叠加广东民营经济和出口型经济发达,国有投资、基建投资拉动作用小,所以未来在民营经济投资信心不佳,外贸出口下滑趋势下,广东的经济增长可能迎来困局,而经济发展是稳就业的保障,广东此举,可以看作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未雨绸缪。
一言以蔽之,难就业其实是一种经济现象。反过来说其实也成立,就业是经济的底色,是经济的晴雨表。
考虑到全球刚刚步入经济衰退周期,我们也难以独善其身,所以经济放缓、就业难等问题,短期基本没有速效药。周期之痛,只能强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为了帮年轻人解决就业,我们看到国家已经在行动了,大致分三步走:
一是政策上对民营经济发力,核心目的是重拾民营企业信心。前面提到了,民营经济解决了城镇80%以上的就业,尤其是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最终有70%都被民营企业接纳了。国家摆正民营企业的位置,强调“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是亲人”,本质上是想发挥民营经济稳就业的主体作用;
二是重点发展县域经济,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从事自由职业,并给予贷款、技术等支持。有人可能会说,县域哪有省会、一线城市机会多?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当然不是。“小镇创业家”不仅是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更是广域经济范围发展农村的重要支点。《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推算出,微信、抖音、淘宝等平台在县域已净创造超2亿就业岗位。
三重启地摊经济,帮助失业者快速上岗。这点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说过多次了,地摊经济,历来都是解决就业的一大帮手,八十年代国企员工下岗潮时是,疫情期间也是,未来更是,尤其是经济不景气时期,小小的地摊也能有大作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