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察:这场“非遗在校园”项目成果展示,“非”比寻常!
(资料图)
今年3月,黄浦区淮海中路小学被授予上海市首批“非遗在校园”示范学校称号。6月30日上午,淮海中路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在校园”项目成果展示,通过作品欣赏、课程展示、游园活动等形式,展示学校特色教育成果。
环境融合:转角遇见“非遗”
走进学校,一面“非遗在校园,文化润童心”主题墙映入眼帘。墙上的时间轴清晰地呈现了自2017年起,学校与市区非遗保护中心牵手合作“非遗在校园”的项目历程。拾级而上,在每层楼的转角处:精致的盘扣、生动的剪纸、缤纷的灯彩、古朴的刨花,师生用灵巧的双手与“非遗”相遇。
近年来,学校围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文明创新好少年”的学生培养目标,积极开展“非遗在校园”项目,通过作品展览、非遗课程、非遗展示、走进非遗实践基地等形式,使淮小师生有机会浸润式体验了解非遗文化。
五育融合:舞台演绎“非遗”
来到五楼小剧场,一阵悠扬抒情的乐声传入耳中,原来是学生们正在表演四重奏《兰亭序》。伴随着动人的旋律,一群可爱的“节气宝宝”向大家走来。一、二年级的孩子们穿着代表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服饰,演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农时规律而提炼出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歌”。
古有神农尝百草,医天下之病痛。在淮小的舞台上,学生们将这个神话故事生动地演绎出来,再现学校“中医进校园”项目化学习成果。“桃花扭头红,杨柳条儿青。”在这上海小囡耳熟能详的旋律中,一曲原创沪语童谣《中医文化代代传》唱出了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也展示了沪语童谣文化在该校的发展与传承。一场精彩的“Happy三人行”访谈,由校领导、非遗传承人、师生以及家长代表,从不同人群的视角为大家讲述淮小师生与非遗传统文化的美丽邂逅,再现特色教育在学校生根发芽、茁壮发展的过程。
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收获。校长张敏介绍,作为上海市“非遗在校园”示范校,学校以规划先导、项目引领、完善课程、开发资源、优化师资、管理保障、示范辐射为重点策略,让孩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充分发挥青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课程融合:游园体验“非遗”
非遗课程游园活动开始啦!孩子们拿着游园集章卡,三五结伴,徜徉在各个活动室中,不亦乐乎。本次游园活动,涵盖了学校13个非遗课程。学生们除了能在“缤纷灯彩”“探秘刨花”“镂刻万象”“海派剪纸”和“创意盘扣”中,近距离触摸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学习非遗技能,还能在“小小百草园”“布里生花”“‘香’约端午”“香杏课堂”“中医茶饮”“五音养生”“谜语中的中药”等活动室中,通过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动一动、做一做、猜一猜等形式,全身心地去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标签: